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采矿污染十余年 村民哭诉1年只喝2天干净水
市场动态

采矿污染十余年 村民哭诉1年只喝2天干净水

来源: 新华网 作者:何丰伦 叶建平 戴劲松 日期: 2005-11-11 10:31:59

      


锰矿采矿现场(资料图片)      


锰矿崩坝农户遭殃(资料图片)

    浙江园林网11月11日消息:一个3000多人小城镇,10多年来,由于毗邻的锰矿开采和加工企业将废水直接排入河中,每年只能在农历的“正月初一”和“七月十四”两天喝到干净的河水。记者对发生在广西崇左市大新县下雷镇严重的水污染情况进行调查时发现,由于“绿色GDP”的生态发展观仍然未能树立,“污染换发展”、“先污染后治理”等观念仍然根深蒂固。这是造成污染频繁,群众不堪忍受的重要原因。

    村民哭诉:一年只有两天能喝上干净水

    下雷镇位于大新县的西部,与百色市靖西县湖润镇接壤,逻河自靖西县湖润镇流经下雷镇,在湖润境内约数公里,在下雷镇境内近三十公里,于是当地人也称之为下雷河。

    记者在下雷河看到,河水基本呈黄色,远看像一条黄龙,近看黄中带黑。崇左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最近的检测结果表明:下雷河与靖西交界断面总锰含量为3.48毫克/升,总锰含量超出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33.8倍;水中悬浮物为112毫克/升,超标2.7倍。

    下雷镇布东屯距离下雷河与靖西交界断面3-4公里左右,现有村民100多人。布东屯教学点老师黄德宽告诉记者,下雷河上游流经的三叠岭、通灵大峡谷地段的水质都非常好,但是从湖润镇往下,由于当地锰加工企业及洗矿点直排洗矿废水,导致水体含锰量超标。“那些洗矿点经常在晚上排,今天早上7点我还看到从上面流下来泡沫和黑水。”

    教学点位于下雷河边,记者在教室里看到了3个孩子,而他们是这里唯一的学生。年近五旬的黄德宽流着眼泪告诉记者:“以前这里共有16名学生,因为学校附近建了一座选矿厂,学生家长害怕孩子受到锰污染,就将孩子送到别的学校去上学了。”“我们现在都是喝从3公里外的山头引过来的泉水。上世纪80年代时河水还能喝,90年代以后就没法喝了;现在连游泳都没人敢下河,在河里洗手也只能是越洗越黑。”黄德宽说。

    黄德宽告诉记者,下雷镇还有近十个村屯像布东屯一样饮水困难,近千名村民10年来一直处于“住在河边无水喝”的尴尬境地。记者又来到那贯屯,屯里砌了两个蓄水池用来贮存从山上引来的泉水,屯里100多人平时都从蓄水池取水来喝。

    村民吕有才告诉记者,全家5口人,平时全靠喝山泉水,但每年秋冬枯水期用水就很紧张。今年广西又遭遇干旱,喝水肯定很困难。记者走到蓄水池旁拧开水龙头,其中两个水龙头已经流不出水了。

    吕从道等多名村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上游湖润镇洗矿点经常偷排废水到下雷河,屡禁不止,常常是“环保部门前脚走,洗矿废水跟着排”。当记者询问这种现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不记得了,有好多年了吧。”

    “记得这么多年来,下雷河一年只能清两天,一天是正月初一,一天是农历七月十四,民间的‘鬼节’。只有这两天选矿厂不开工。”吕从道说。

    锰矿事关财政收入经济利益政府监管难挡废水横流

    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之间的矛盾在靖西显得尤为突出。一方面,靖西县委、县政府加大力度整治采选锰矿的废水污染下雷河的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则是靖西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来自锰矿开采与加工业。

    靖西县早在1967年就已正式开采锰矿,由湖润、新兴和峒岜三个矿区组成,以个体采矿场、小规模经营为主。据统计,目前在靖西县国土资源管理局登记的采矿点有71家,在靖西县环保局登记的采矿点60家。

    沿着逻河从靖西县向大新县方向前行,河流两旁座落着许多简陋的厂房,一旁常常堆放着不少锰矿石。这些锰矿石大多为红褐色,颗粒细致,光泽度非常好。同行的《中国环境报》广西记者站站长黄松龄告诉记者:“一看就知道,那些矿石是这两天才洗出来的。”

    靖西县县长罗荣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治区政府已经将靖西至大新采选锰矿的废水污染下雷河问题列入环境重点整治项目之一。“县里今年5月份已责令没有达到环保标准的企业停产,但由于对企业偷排废水取证困难,虽然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做好还需要一段时间。”

    崇左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淑兴告诉记者,她连续10年参加环境保护视察工作,但从1994年下雷河被污染至今,问题一直都没法得到解决,主要是由于上游锰矿正处于发展阶段,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大量小规模的选矿厂应运而生。

    自治区环保局局长秦文凯告诉记者,虽然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但环境保护问题目前并未得到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因此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力量较弱。“有的地方还规定环保部门不能突击检查企业,行动之前必须向县里报批。”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环境资源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秦继民在采访中直言不讳,由于锰矿业在财政收入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了发展经济,环保部门常常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环保局局长哪里敢乱检查?搞不好上头施加一些压力,自己连乌纱帽都保不住。”

    “另外,在一般情况下,环保部门经过多次执法才能解决一些问题;但环保部门一离开,企业污染又死灰复燃。”秦继民说。

    不少村民在采访中向记者反映,大部分选矿场都有政府部门领导作为保护伞。下雷镇村民吕从道目前在一个选矿场工作,他向记者透露:“(靖西)县里某些领导干部被金钱收买,有一次听到老板对县里的一位领导说,有事情之前先打声招呼。”

    绿色GDP纳入政绩考核全民参与构筑长效机制

    十多年过去了,下雷河水污染事件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业内人士指出,这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必然矛盾所造成的。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在大力发展经济时,往往容易忽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这样一条标语:“不是企业消灭污染,就是污染消灭企业。”目前我国一些企业为了减少成本,没有采取必要的环境保护的措施,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破坏,最终企业也因此被迫关闭。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只注重经济效益,对企业污染行为不闻不问,甚至主动充当“保护伞”。

    目前,靖西县仅有5本采矿证。经过几十年的开发,整个湖润矿区已经发展为集采、选、冶于一体的锰矿加工体系,但各洗选矿点污水处理设施简陋,直排偷排现象十分严重,加上沿岸尾矿乱堆乱放普遍,对矿区植被造成严重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水质恶化。

    “只有政府部门加强执法力度、媒体加强舆论监督和环保知识宣传、全社会民众树立环保意识,‘三管齐下’,才能真正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秦继民认为,一方面企业发展要具有前瞻性,采取环境保护措施,构筑一条废物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另一方面应当完善官员考核机制,将绿色GDP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增强地方各级政府领导的环保意识,改变原有的“经济效益大于社会效益”的错误观念。

    我国从1993年开始推行“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广西从1997年也开始推广这项活动,至今已历时9年,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自治区人大环资委的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环保活动应当从政府走向民间,让全社会一起参与,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斩断污染源,构建一套防治污染的长效机制。

编辑:木麻黄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