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8月15日消息:近年来,我市在不少街道都设置了垃圾分类箱。不过,记者走访市区部分街道,发现这些分类垃圾箱形同虚设,大多数市民都没有分类就随意把垃圾扔进箱内。
在新兴一路、骑楼城步行街、文澜路等街道均设有分类垃圾箱,箱上都分别用不同颜色的字体明显标有“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但发现里面的垃圾都没有进行分类。
近日,记者在文澜路上看到一市民刚喝完饮料,就随手把塑料瓶扔到垃圾桶里,并没有将塑料瓶扔进可回收的垃圾箱。在旺城广场附近的街道上,许多人在接到传单之后阅读完就随意扔进垃圾桶,并没意识到纸张可回收并扔进标有“可回收垃圾”的垃圾箱。负责打扫骑楼城梧州老字号特色小吃街的环卫工人表示,尽管这条小吃街分类垃圾箱很多,但是很多人扔垃圾都没有进行分类。万秀区环境卫生管理站工作人员说,目前市民垃圾分类投放的意识较淡薄,主要是靠环卫工人在清扫的时候,将可回收的垃圾进行分拣。
业内人士表示,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物,把垃圾进行分类是解决垃圾处理的关键,对能够回收的垃圾进行后续加工使用还会产生其他用处。在将垃圾变废为宝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政策的引导与宣传,更需要每一个市民的举手之劳,将垃圾进行分类,在美丽市容的同时,也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推荐阅读:
(来源:梧州日报)